近来多家外媒报道说,俄军在俄乌战场上重新大量使用马匹,甚至有人称俄军在组建骑兵队。起初不少人以为这是舆论夸张,用“复古”做噱头抹黑俄军实力。但随着乌军FPV无人机拍到的实况画面增多,证据显示:确有规模不等的骑兵被投入到前线,不过它们并非用于冲锋作战,而主要承担运送伤员、送补给、搬运弹药等后勤和机动任务。
骑兵在某些战场环境里确实有独特优势:在崎岖、泥泞或装甲车无法通行的地形上,马匹能比装甲车更灵活地移动;而且战马不会触发专为装甲目标设计的磁性地雷。因此在局部和复杂地形中,马匹仍然能发挥作用。但在现代化、高科技装备普遍存在的战场上,这些优势大打折扣。像俄乌战场大量使用的FPV无人机、红外夜视与侦察设备,会大幅增加对马匹和骑兵的发现及威胁,限制了骑兵的作战空间。
展开剩余73%俄军为何要投入骑兵?一个重要原因是地面装备的消耗太大了。国外开源专家通过卫星图像和公开资料估算,近四年冲突中俄军装甲损耗严重:T-72B主战坦克从约1500辆锐减到不足300辆;大量封存的T-62也减少超过一半;T-80系列从上千辆降到不到500辆;BMP系列步兵战车从战前超过7000辆降到不足3000辆。虽然这些数据有一定不确定性,但总体趋势清晰:装甲车辆在现代反坦克导弹和无人机面前,生存率已显著下降,装甲车成为“消耗品”的局面很明显。
因此,把马用于运输和补给,可能是对装甲、运输车辆短缺的一种临时、补充性选择。乌军同样损失严重,目前能投入前线的很多装甲车辆依赖北约援助,原有大量装备几乎被消耗殆尽。主战坦克和步兵战车虽在现代战场上风险增大,但它们仍然是地面作战的核心力量,短期内没有真正能完全替代的替代品。
面对这种矛盾,有几条应对思路:一是研究和推广新的战术打法以提高现有装甲车的适应性;二是通过技术升级增强装甲车在战时的生存能力;三是通过数量与库存保障弥补消耗带来的缺口。俄罗斯之所以能够支撑长时间高强度的装甲作战,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它继承并封存了大量苏联时期的坦克与装甲车,这些库存在必要时可以迅速检修投用,缓解前线消耗的压力。若没有这些大量库存,靠少量的T-90、T-14等新型坦克,难以支撑长期消耗战。
对我们来说,俄乌战场的经验也提出了现实提醒。我国曾大量装备过59式主战坦克,最高时一度超过6000辆;自2000年起进入退役潮,截至2025年现役59式已不足300辆。既然现代高强度地面战争对坦克的消耗如此巨大,那些退役的、状态较好的早期坦克是否应当全部销毁或拆解,就值得重新评估。一个务实的做法是挑选出保存条件较好、维修成本可控的几千辆进行科学封存,作为应急库存。
59式坦克结构相对简单、维护方便、成本低廉,如果按规范封存,保管费用并不高。万一未来面临大规模、高强度的地面冲突,这些封存的旧装甲可以作为临时替补,缓解主战坦克大量损失带来的短期供给断层。与此同时,先进型号如99式、96式、15式仍应作为主力投入前线,并继续推进技术升级与战术创新。
总之,骑兵再度出现在现代战场,更多反映的是一种补充性应急手段和装备消耗压力的现实。面对装甲装备高消耗的教训,保持合理的库存、完善快速生产与检修能力、同时提升现役装备的抗毁生存能力,才是应对未来高强度陆战的长期之道。
发布于:天津市金多多配资-在线配资知识-免息配资公司-配资世界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